中国的,就是世界的,在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点上,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。但事实是,中国的,未必就是世界的。让中国文化打进美国乃至世界,诸如此类的口号虽经久不衰,但现实却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:中国文化,需要认真思考一下,该把自己的哪一面拿出去让别人欣赏。
著名的中国小品大师赵本山,在中国舞台上具有绝对的魅力。我和我的全家以及一帮华裔朋友岂止偏爱,简直是痴迷,每年春晚为等他的节目苦苦煎熬,是绝对忠诚的海外粉丝。
2008年,赵本山率团访美。一路上,威风凛凛,踌躇满志,誓以中国草根文化征服美国牛仔文明。人未到,粮草到,名声大噪,声名远播,票价水涨船高,华裔趋之若鹜。但意想不到,来美后一路不畅,岔子不断。
赵本山在美国险些兵败华容道,可能很多同胞不知道,国内媒体也甚少全面报道。真实的情形是,赵本山在美国巡演中负面新闻不断,甚至惹上了法律纠纷。尽管一再坚称在美演出空前成功,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赵本山的节目多以喜剧性的调侃和模仿残疾人、迟钝人、口吃人、肥胖人为笑料而名满中国,家喻户晓。这在中国无所谓,没有人责难和不安,越调侃,越受欢迎,越模仿得惟妙惟肖,越赢得热烈掌声。
但在美国就不同了。
美国是一个讲究人权、追崇平等、抵制和反对任何种族和生理歧视的国家,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取笑,特别是对残疾人和智力迟钝者不敬不尊的言谈举止,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拒绝。再佳的艺术形式和效果也不行。
赵本山“歧视残疾人”的指控竟然闹上了法庭。排山倒海的批判和质疑,一瞬间千夫直指赵本山。
纽约知名作家毕汝谐撰文:“赵本山的节目内容庸俗,言辞粗鄙,却能够红遍大江南北,创造天文数字的票房价值,而赵本山本人则成为春节晚会的台柱,十几年如一日。究其原因,赵本山是今日中国转型社会的产物。今日中国,大众的艺术趣味、精神境界处在一个摸索阶段,排斥严肃文化。赵本山顺势开起历史倒车,将旧中国街头地摊的噱头找回来,奉为至宝,以插科打诨为能事。这样一个活宝,却成为观众的宠儿!呜呼!”
纽约执业律师陈梅更直接:“在赵本山的演出之后,我接了很多电话,很多人抗议他的演出内容。我个人也有同感。比较第二天姜昆的演出,赵本山的内涵有待考察。赵本山的演出团队,演员上台一讽刺残疾人、二讽刺肥胖者、三讽刺精神病患者。他的演员模仿瘸子等残疾人,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。我认为如果赵本山的团队不改变内容,就不应该再出国了。因为这种演出放在主流社会,演出厅门口会聚集很多残疾人和肥胖者抗议。再看姜昆带来的中国广播艺术团,同样是逗笑说唱,内容正派,积极向上。这真是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。”
现场的人头攒动和喜气热闹只能代表一部分粉丝,而不是各个层次的观众。一个美国观众为了表示抗议,居然用一个漂亮的包装盒包起一堆厕所纸,散场后丢弃在空空荡荡的坐椅上。不言而喻,他不那么好忽悠,他极度愤然和失望,他并不领情绚丽多彩的外包装,他要从法律上起诉赵本山侮辱残疾人。
此地无声胜有声。
在国内受亿万观众追捧的本山大叔,居然在美国遭遇滑铁卢,甚至还背上了侮辱残疾人的罪名。冤吗?说真的,不冤。小品,是艺术,是文化,但它在面向观众的时候发挥了它的商品属性。中国人买这个商品属性,但美国人不认同,美国人从它的文化属性、精神属性上给它判了死刑。这一点给我们一个启示:文化走出国门之前,要站在别人的墙外看看,人家是否能够接受你的文化。一个被产业化的文化,如果其精神已变质,还是留在家里好些。